正文
一、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责
2009年,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意见,原市人事局、劳动局合并,设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挂黄石市公务员局牌子。下属参公事业单位4个,分别为: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市医疗保险局、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个,分别为:市人才中心、市人事考试院;局机关内设18个职能科室,分别为:办公室(政策法规科、信访科)、政工科(机关党委办公室)、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规划基金监督科、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农民工工作科)、人才开发科、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科、军转干部安置与管理服务科(市人民政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业能力建设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科(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劳动关系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科、医疗与生育保险科、工伤保险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公务员综合管理办公室。
(二)单位基本信息
我局系统编制数为256人,其中:行政编制数51人,参公事业编制数151人,公益一类事业编制数44人,公益二类事业编制数5人,工勤编制数5人。截止到2018年12月份,我局系统在职在编人数235人,离休3人,退休118人,编内聘用3人。
我局主要职责包括:⑴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费、公务员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国家、省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规范性文件,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⑵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牵头拟订扶持创业和高校不野生就业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负责台港澳人员在黄就业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就业、创业登记和失业动态监测工作。⑶统筹管理政府的各项人才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全市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工作;⑷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并负责监督管理。⑸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⑹负责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并组织实施。⑺负责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工作。⑻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管理工作。⑼落实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和随调家属安置政策,拟订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⑽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落实并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⑾负责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⑿统筹组织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福利和离退休政策并监督检查。⒀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⒁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并组织实施。⒂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决算基本情况
(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我局系统2018年年初财政预算数为6390.6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673.67万元、项目支出1717万元),本年实际收入12702.71万元(含年初结转425.68万元),本年实际支出为11232.08万元(基本支出5257.69万元、项目支出5974.39万元),本年年末结转结余1470.63万元,2018年年初预算完成率为100%。
(二)“三公经费”支出分析
本单位2018年“三公经费”支出为24.1万元,其中国内公务接待78批次,899人次,国内公务接待支出7.43万元;公车运行维护支出10.77万元,购置数为0,保有数为11辆;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为1个,因公出国(境)人数1人,因公出国境支出5.9万元。2017年“三公经费”总支出为20.33万元,2018年总支出比2017年增加3.77万元,但未超过2018年年初预算数,增加幅度为19%。
2018年“三公经费”增加主要原因如下:1、因2017年年底资金紧张,部分账款于2018年结算,导致2018年支出数增加;2、按照全市要求对我局系统保留公务用车及特种专业技术用车配置定位监督系统;3、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级有关工作要求,加强与各部门、企业间的沟通衔接,我局系统公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出行次数增多,运行费用较去年增加。
(三)政府采购支出分析
我局系统内各单位2018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62.98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类33.49万元,政府采购工程类0.79万元,政府采购服务类28.7万元。
(四)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我局系统内各单位2018年度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总额571.33万元,比2017年的528.60万元增加了42.73万元,主要是系统内各单位增加了在职在编人员,导致了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增加。
(五)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局系统内各单位共有车辆11辆,为机关保留公务用车。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7台,价值为543.77万元,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1台,价值为460.24万元。
(六)2018年度预算绩效情况
1、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我单位组织对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共涉及项目15个,资金40587万元,从评价情况来看,我单位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用途开支,坚持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效益。
2、部门决算中项目绩效自评结果
我单位今年在市级部门决算中反映所有项目绩效自评结果。
(1)公益二类专项经费自评综述: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36万元,执行数为3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我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按月发放4名职工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效益,保证了我市各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
(2)三支一扶工作经费自评综述:2018年该项目支出金额为5万元,主要用于2018年全市“三支一扶”新招募人员的面试工作经费和2018年春节前全市“三支一扶”在岗人员新春慰问费用。该项目预算执行率达100%。
(3)人社专项经费自评综述: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40万元,执行数为38.43万元,完成预算率为96%。该项目主要用于2018年度我局信访维稳、法制建设及日常办公支出。
(4)劳动争议仲裁业务专项自评综述: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5万元,执行数为22.42万元,预算执行率达90%。该项目主要用于仲裁院劳务派遣人员劳务费、案件律师代理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及其他日常办公费用。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2018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21件,已结案969件,结案率95%,其中调解结案633件,调解成功率65%;二是在全市开展劳动仲裁进百企活动,共组织40名专职仲裁员参与服务企业活动,精准对接231家企业,实际开展服务活动101次,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专项培训7次,培训企业129家;三是全年共到西塞山区、下陆区、开发区、铁山区等地巡回仲裁13次;四是在开发区管委会开展“政策宣讲五进”服务活动,举办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培训班,活动成效显著。
(5)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遴选专项自评综述: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65万元,执行数为59.51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2%。该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分为公务员招考、培训和事业单位招考、培训。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2018年我市市级共招录105名新任公务员并组织一次任前培训;二是2018年全市医疗、教育及其他部门共评选出47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专家,其中医疗系统36名,教育系统5名,有利的推进了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三是2018年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培训共培训了221人,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事业单位人事、人才管理水平。
(6)专家津贴自评综述: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63万元,执行数为58万元,预算执行率达92%。主要用于发放2016-2017年度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每人津贴1万元,共需支付专家政府专项津贴60万元。该项目主要产出和效果:2018年完成市突专家评审工作,人数60人,代发津贴58万元,另两人账号错误发生退款,资金结转至2019年拨付。
(7)职业技能鉴定自评综述: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70万元,执行数为23万元,主要用于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8年度开展鉴定工作经费支出。因追加的50万鉴定工作经费于11月底才拨付,全市鉴定工作已基本进入尾声,50万追加经费只能支出部分,因此导致全年按70万经费预算,使用比例为33%,如按年初20万预算,使用比例为115%。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2018年我局对33个工种共组织日常职业技能鉴定8831人,发放证书8452人,获证率95.71%;二是组织了2018年5月、11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我市报考人数共计188人;三是组织了9月份全省统一鉴定工作,鉴定人数22人,共7个工种,主要级别为一、二级;四是帮助各县(市)区落实第二届“黄石工匠”暨第十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基层比赛职业资格晋升;五是2018年累计开展不同工种、不同级别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2000人次。
(8)创业促就业工作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0万元,执行数为2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创业担保贷款完成情况:截止2018年12月,新增放贷984笔,新增贷款1544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32%;二是返乡创业目标完成情况:全市新增返乡创业1847人,完成目标任务1800人的102.61%;三是创业带就业完成情况:全市新增创业人数735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52%,带动就业人数2512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9.58%;四是创业补贴完成情况:新增一次性创业成功补贴237人,发放金额为99.9万元;为468人发放场租补贴,发放金额为203.97万元;五是平台建设情况:目前我市有51家创业孵化基地(园、街),其中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基地)17家。
(9)网络运行档案保管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65万元,执行数63.3072万元,完成预算的97.40%。
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新增代管人事档案、劳动关系资料450份;二是全市公共就业信息网维护率、全市劳动就业综合信息上报及时率、代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结转手续齐全率、全市公共就业信息网正常运转率均达到100%;三是代管、代存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性要求达标;代管、代存档案资料遗失损毁率要求为0%;服务对象满意度要求达到95%以上。
(10)就业配套补助工作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1000万元,执行数为980万元,完成预算的98%。
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完成了新增就业5435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74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918人;二是完成职业培训800人,完成创业培训1990人;三是发放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5410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11)我局系统市劳动监察支队共涉及项目1个,资金3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100%。本年度案件结案率达到96%,全市纳入信息化系统监管在建工程项目92个,培育仁智山水等高标准信息化标准项目19个,试点先行,整体推进治欠保支五项基础制度覆盖率基本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1.2018年,我市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各类用人单位761家,涉及劳动者6.66万人,立案查处欠薪案件328起,清欠农民工工资0.31亿元,涉及农民工0.3万人。
2.全年稳妥处置群体突发性事件10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6件。3.根据全省统一部署,部署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带薪年休假等5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用人单位3800余户。4.根据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的使用规则,已录入执法人员名录库106人、检查对象名录库3800多家、检查项目清单8项。5.6月8日、8月10日、12月4日组织了三次全市监察员、协管员、网格员及企业负责劳资的人员;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项目负责人业务培训会,督促企业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评价情况来看,我单位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用途开支,坚持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效益。
(12)档案管理、费用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78万元,执行数为75.88万元,完成预算的97.28%。 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免费为我市28万余参保人员和16.5万余名退休人员提供退休档案存放、查询及办理调标手续;二是每年新接收退休人员人事档案5000余份,同时对现有的9万多名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提供维护、管理、查询、利用等服务;三是及时将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情况记录在册,维护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确保项目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更加细化考核方式及内容,公开考核结果,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更加有效加强本单位项目资金的控制和监管。
(13)网络维护、社保大厅运行费用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70万元,执行数为7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为市本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数据进行维护管理;二是推出系列便民、为民、惠民服务措施,市社保服务大厅全年办结社保业务19.3万件;三是开发社银接口等5个应用系统,参保缴费、社保查询、待遇测算、资格认证等业务实现APP“掌上办”;四是开展社会保险基础数据清理,维护异常数据10.5万条,市本级企业离退休人员基础数据准确率从72%提高到99.36%;五是确保参保职工缴费数据的及时入账及分账管理,即时办理、按月扎账,保证系统安全运转,真实反映参保人员的各项参保、缴费等信息。下一步改进措施:坚持每个季度进行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对项目支出进度进行分析,对于支出进度较慢或者较快的情况,在下一个季度进行调整,保证项目支出进度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绩效目标。
(14)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费用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0万元,执行数为18.7万元,完成预算的93.5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加快实现社会保险人员全覆盖,全年扩面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5万人;二是配合税务部门,拓展实体、网上、掌上、自助等多样化缴费渠道,对部分关联业务探索“一站式”联办服务,逐步建立职责清晰、流程顺畅、征管规范、便民高效的社保费征缴体制,协助完成30亿元(其中市本级20.28亿元)的企业养老保险费征收任务;三是推动制定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办法,规范操作特定人员参保、转移接续、缴费人政策性补缴等业务。上述目标完成情况均为达标。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确保项目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更加细化考核方式及内容,公开考核结果,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更加有效加强本单位项目资金的控制和监管。
(15)对企业养老缺口补助(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39000万元,执行数为39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每月都确保市本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100%;二是每月按时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发放和每年的调待工作,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上述目标完成情况为达标;三是密切与财政、税务部门的合作,将扩面征缴、风险防范、保障发放作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对上主动争取政策,对内加大财力投入。
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情况
(1)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情况
按照上年度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我局严格加强本年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2)部门绩效评价结果拟应用情况
积极做好本年度项目绩效管理,加强下一年度项目预算规划。
三、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通过收入再分配,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与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根据事实,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