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2023年度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总结

来源: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23-09-04 11:05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市人社局参与办理的建议提案共36件(主办件15件,会办件21件),其中人大建议12件(主办件5件,其中重点督办件2件,会办件7件),政协提案24件(主办件10件,会办件14件),已全部办理完毕。重点督办件“关于将工伤认定和残疾人办证申请纳入‘一网通办’”有关建议已落实见效,“关于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建议办理成效显著,已相继出台《黄石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工伤保险试点方案》等政策措施,将部分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代表委员见面率、办理满意率均达100%。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印发《通知》,以文件形式明确责任分工、办理时限、质量要求等,制定“五定”(定领导、定科室、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五把关”(政策关、内容关、程序关、格式关、答复关)工作法,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办公室牵头、各科室(单位)具体落实的办理工作机制。5月、6月、7月初办公室先后3次下达办理提示函,全面了解办理进度、办理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下一步措施,并分类进行重点催办、协调督办。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狠抓责任落实。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在办理过程中,局领导带队上门会面沟通,及时跟踪办理情况,通过问进度、听汇报、勤协调等方式,推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顺利开展。5月,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温州与委员会面沟通,全力推动黄石驻温州人力资源培训和维权机制建立,并签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各牵头科室(单位)积极通过再见面、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多次与代表委员沟通,进一步了解代表委员所需所盼,形成回复草案后,广泛征求各会办单位意见并认真研究吸收后正式回复,确保办理质效。

三是聚焦民生所盼,务求办理实效。聚焦堵点难点痛点和群众所需所盼,把建议提案办理与转变职能、改革创新、推动工作相结合。积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通过主动对接、专程汇报,推动工伤认定和残疾办证“一网通办”有关建议落实落地,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模式探索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工伤保险试点,首创“五个一”“五个直达”服务机制,不断推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创业、基层创业服务质效提升等问题实质性解决。15件主办件中,办理效果为A类(解决或基本解决)的12件,占80%,其余3件为B类(正在解决),最早的解决时限为今年12月。

附件: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统计表


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统计表

序号

建议

提案

编号

建议(提案)人

    

承办类别

督办

领导

        

办理

结果

1

人大建议171号

李文兰

关于将工伤认定和残疾办证申请纳入“一网通办”事项的建议

主办

何运平

主动对接市政数局、市残联,专程赴省人社厅汇报,在深入研究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已实现该事项“一网通办”。多次与代表见面沟通,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2

代表建议172号

柯亨荐

关于建立黄石驻温州人力资源培训和劳动维权机制的议案

主办

何运平

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温州与代表见面沟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3

代表建议143

柯重远

关于绿化就业环境,创建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独办

何运平

近年来,通过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春风行动”“夏夜集市”“金秋招聘”“冬日援助,切实帮扶脱贫人口、失业人员、退捕渔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增收。成功入选全国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扩大试点城市。多次与代表沟通,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B

4

代表建议173号

王枭

关于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建议

主办

何运平

近年来,我局相继出台《黄石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工伤保险试点方案》等政策,将部分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法律援助+仲裁调解“一站式”服务。经多次与代表见面沟通,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B

序号

建议

提案

编号

建议(提案)人

    

承办类别

督办

领导

        

办理

结果

5

代表建议108号

王志芳

关于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质效的建议

独办

何运平

近年来,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创贷扶持力度、强化创业平台建设”等措施提高创业工作质效,创业有关政策持续强化,创业帮扶措施不断加强,为群众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截至8月底,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58笔,9.41亿元,同比增长96%,为创业者提供坚强资金保障。多次与代表见面沟通,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6

委员提案66

关于兑现落实人才政策措施,打造“零工驿站”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灵活高效、优化服务”的原则,在全市先后建立零工驿站20家,软硬件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后续将进一步拓宽服务模式,更好服务广大灵活就业群体,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7

委员提案152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

关于进一步落实好国家退捕渔民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近年来,我市建档立卡退捕鱼民转产就业率达100%,符合参保条件的均纳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社保缴费补贴均已发放或代缴到位,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8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万元。建立常态化联系、分类帮扶、政策扶持“三项”机制,为退捕渔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持续帮扶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8

委员提案69号

民进市委会

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近年来,我市持续增强培训深度和广度,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5万余人,基本实现“应培尽培,应补尽补”。加大返乡农村劳动力招聘岗位,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等活动建立“培训-上岗-跟踪问效”的链式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驾护航。民进市委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序号

建议

提案

编号

建议(提案)人

    

承办类别

督办

领导

        

办理

结果

9

委员提案252号

吴艳

关于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疏通就业“最后一站”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今年以来,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强化孵化平台建设、强化就业宣传,开展“项目化”“定制化”“品牌化”等线上线下特色招聘活动251场,提供就业岗位15.3万个,达成求职意向2.58万人。截至目前,已为全市267家重点企业推荐用工5.37万人,成功入职3.08万人,完成全年招工计划102.67%。

A

10

委员提案33号

民革市委会

关于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质效的建议

独办

何运平

近年来,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创贷扶持力度、强化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提高创业工作质效,创业有关政策持续强化,创业帮扶措施不断加强,为群众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截至8月底,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58笔,9.41亿元,同比增长96%,为创业者提供坚强资金保障多次与代表见面沟通,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11

委员提案76

民进市委会

关于促进大学生留黄就业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紧紧围绕岗位挖掘、政策支持、服务保障、行动攻坚,大力推进“才聚荆楚·智汇黄石”工程,精心打磨“黄石就业行”服务品牌,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权益保障、落户及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高校毕业生留黄回黄来黄就业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创业1.36万人,在黄四所高校留黄就业率达22.34%,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12

委员提案251

吴乐知

关于助力人才留黄,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通过降低门槛、优化政策,部门联动、整合力量,平台共建、以赛促创,从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孵化培育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截至目前,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创业1.36万人,在黄四所高校留黄就业率达22.34%,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序号

建议

提案

编号

建议(提案)人

    

承办类别

督办

领导

        

办理

结果

13

委员提案167号

市政协社法委

关于健全我市工伤预防体系的提案

独办

何运平

2024年1月1日前全省将实现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目前我市工伤预防专家库已建立,2023年工伤预防项目也已经立项实施,下一步,我局将根据省人社厅批复方案和资金安排,抓紧启动智慧人社项目建设,抓紧开发并运用工伤保险分析模块,切实提升“数治”能力。经多次与代表见面沟通,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B

14

政协提案244号

彭丽娟

关于加强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障的提案

主办

何运平

通过出台文件补齐权益保障短板、多方联动提升纠纷调解合力、创新模式探索工伤保险试点、聚焦群体实施维权专项行动、深入企业开展规范用工培训等在惠企利民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提案办理工作高效有质量。经多次与代表见面沟通,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

15

委员提案168号

市政协社法委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提升的建议

独办

何运平

通过营造崇尚技能社会氛围、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平台载体建设、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等措施,带动进城务工人员学技能、长才干,助力产业发展,目前依托技工院校和大型企业,建有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年均达2万人次。多次与委员进行沟通,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