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提升的建议
根据省人社厅相关统计口径,我市职业技能培训涉及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有三类,即企业在岗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者(不含企业职工)和脱贫劳动力。2022年,我市共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1191万人,发放政府补贴1610.9余万元。其中,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1487人(企业在岗农民工1282人、农村转移劳动者为5847人、脱贫劳动力为14358人),发放政府补贴921.32万元,人均补贴约为428.78元。我市先后开展了进城务工人员“春潮行动”、以工代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等技能培训活动,务工人员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用工主体认识不足,从业人员的意愿不强,部门资源整合不够,相关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为此建议:
一、加强引导,着力营造提升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进城务工人员主观能动性,在完善用工机制,落实技能人才待遇上求实效,通过与岗位、待遇、薪酬挂钩的方式激励进城务工人员提升技能。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行之有效的职工技能培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二、强化创新,不断改进技能提升的方式方法。要本着“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原则,持之以恒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和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培训活动。要按照“企业为主、行业院校参与”的原则,深化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积极支持鄂东技师学院等技工(职业)院校与在黄企业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三、夯实基础,不断强化培训机构自身建设。要升级改造企业培训场地设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要完善职业培训指导目录,对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急需的77个职业(工种)实行清单管理,在政府原有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50-60%。要将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的石雕工、古建筑工、家政服务员、直播销售员等职业纳入目录范围。要强化专职教师学习培训,打破资源、部门、政企壁垒,强化职业工种师资力量。
四、完善机制,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训考评体系。要深入贯彻《关于实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壮大技能劳动者大军的意见》,建立健全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元评价模式。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人社牵头,财政、教育、工会、科技、农业农村、妇联等单位密切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把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履职尽责考核范畴,建立健全考评体系。
关于2023年政协委员第168号提案的
答 复
市政协社法委: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黄政办函〔2023〕10 号)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政协委员提案第168号“关于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提升的建议”我局为独办单位。非常感谢您对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工作的关心,我局高度重视,安排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具体办理。现就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竞赛引领,营造崇尚技能社会氛围。一是打造“黄石工匠”竞赛品牌。以“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每两年举办一次,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设置赛项,每次选拔10名“黄石工匠”,每人给予2万元重奖,在全省市州级大赛中,赛项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通过高规格的竞赛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采取专项赛形式,牵头举办了乡村振兴、电子信息、茶艺等“黄石工匠杯”系列职业技能大赛,回应了重点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带动企业职工、务工人员学技能、长才干,助力产业发展。二是统筹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将全市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纳入“黄石工匠杯”,从县区级赛事到市赛、省赛,从企业练兵比武到技工(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烹饪服务、新生儿急救、动物防疫、消防救援等各类技能大赛蓬勃开展,对优秀选手授予“黄石市技术能手”,在全市掀起职业技能竞赛热潮,持续突出职业技能竞赛示范引领作用,让优秀务工人员通过竞赛脱颖而出。
(二)统筹协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政策引导助培训。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进城务工人员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提升务工人员职业素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和加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性文件,面向全市各类群体,统筹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结合黄石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公布了《黄石市2023年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重点补贴职业指导目录》、《黄石市重点产业职业培训指导目录》,将务工人员广泛从事的砌筑工、架子工、木工、石雕工、种养殖员、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职业工种纳入培训目录,将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提高50—60%。指导阿里巴巴、美团、顺丰等企业开展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培训,会同应急、邮政、卫健等部门开展高危、快递、卫生等各行业领域技能培训7000余人次,引导和支持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2022年以来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9106人次,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2.1万余人次,共发放培训补贴2446万元。二是校企合作促提升。坚持“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技工院校为合作对象,全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定制培训方案,送教入企。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原则,由各县(市、区)直接对接辖区重点企业,将培训范围从东贝、上达电子等制造业、重点企业拓展到万达嘉华、楚乡厨艺、楠田模具等服务业、中小企业。对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籍管理,组织技能认定考核,促进参训职工技能提升。
(三)夯实基础,强化培训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加强院校培养能力。依托技工院校和大型企业,建有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对接产业转型发展,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年均达2万人次。鄂东技师学院入选人社部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团队,新增新东南、临港技工学校2所,积极争取省厅支持黄石市第一技工学校申办高级技工学校,建设技工教育联盟,带动技工学校建设提档升级,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能力。出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加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培训服务能力。二是深化产教融合育人。2022年,我们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遴选建设了黄石山力兴冶薄板等10个“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给予每家奖补5万元,突出体现产教融合,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企业与其合作院校联合开展了新型学徒制培训、订单班培养、技能提升培训等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开展校企互学互鉴、职工交叉交流培训,校企双师兼职代课,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深化改革,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一是扩大技能认定规模。持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工作,制定《黄石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实施办法》、《黄石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奖补办法》,加强评价制度建设。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为重点,全市备案40余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企业占比达70%,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第三方机构为依托的多元评价、错位发展、三方联动格局,年均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1万人次。鼓励企业建立“等级+岗位、认定+待遇”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用人单位主体活力,提高产业工人薪酬待遇。二是开展“双贯通”试点。坚持先行先试,在技工(职业)院校教师、婴幼儿服务等领域出台高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系列改革文件,打破职称评审与技能评价界限,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进一步加强创新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培养。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有20余名高技能人才获得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500余名专技人才获得技能等级证书,真正打开了一线工人也能评职称、专技人才也可认定技能的“大门”。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着眼技能氛围营造。完善企业、院校、行业、县(市、区)层层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对接世赛、国赛标准,制定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建设竞赛集训基地。持续扩大“黄石工匠杯”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影响力,创新竞赛形式,深入挖掘技能人才、务工人员成才典型事迹,推进竞赛成果转化,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
二是着重职业能力提升。动态调整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聚焦制造业、数字经济、新业态等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企业、重点岗位,定期发布调整重点产业职业培训指导目录,以就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为基础、以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为提升,鼓励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和带徒津贴,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三是着力技能载体建设。政校行企多方搭建平台,推行订单班、研修班、学徒制等形式,为企业培养输送出校即可进厂、毕业即可上岗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指导黄石市第一技工学校对标建设,申办高级技工学校,加快建设技工教育联盟,形成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三级联动体系,不断提升技工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能力。
四是畅通技能成长通道。围绕建立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行新“八级工”等级序列。实施技能人才评价提质扩面行动,引导企业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制度,帮助技能人才实现长远职业规划,增强认同感和幸福感。
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