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安排

   时间:2012-05-25 15:54

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安排

 

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113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人力社保部门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实施“三大战略”、推动城市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团结拼搏,开拓创新,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着力破解就业“两难”问题。一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6万人,帮扶成功创业6985人,带动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6%以内,有效破解了老工业基地的创业瓶颈和就业难题。一是积极引导推进全民创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通过设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大厅,集中开展了“一赛二送五进”活动,编发《创业服务便民手册》20余万册,“七个接力棒”、“五大工程”、“四级联创”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通过扩大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推行信用社区无抵押贷款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有效化解了创业融资难题,有效落实“一放、二贷、四减免、五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2011年全市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90笔、3.3亿元,减免税费2598万元,信用社区达113个。二是着力化解企业“招工”难题。提请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积极解决我市部分企业结构性缺工问题的通知》,出台了职介、培训、生活补贴等16项帮扶措施,累计帮扶37家重点企业招工3.3万人次。重新认定就业定点培训机构33家,积极开展校企对接“订单式”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34万人,再就业培训1.4万人,就业前培训5031人,有效解决了我市企业结构性缺工难问题。三是全面促进各类困难群体就业。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大学生大型专场招聘会”、“就业培训进校园”和各类大型招聘服务活动78场(次),新授牌确认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40家,招募高校毕业生1042人,全市高校毕业生当期就业率达80%以上,实施积极的就业优惠政策,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84746#p#分页标题#e#本,开发公益性岗位5316个,发放补贴资金2902.5万元,帮扶城镇困难人员就业1.48万人。

(二)突出抓好《社会保险法》宣传贯彻,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年来,全市五险参保总人数达245万人次,净增参保6.51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24.8亿元,增幅创历年新高。一是依法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组织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月宣传活动,培训人员2700人,发放宣传资料6万套,营造了宣传普法的浓厚氛围。提请市政府印发《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扩面征缴三大专班和五个工作小组,上门督缴排查用人单位4821家,依法惩处并在新闻媒体曝光违法拒缴单位11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企业参保缴费数据库,清缴历年社保欠1.1亿元,有效整治了少数用人单位逃保欠费、“化整为零”等突出问题。二是扎实推进老工伤人员统筹管理工作。突出抓好清理登记、企业趸缴、等级鉴定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工作。通过深入企业督办、分类清理录入、上门审核认定,全市共登记入库老工伤人员5.1万人,组织伤残体检鉴定2.1万人,签订趸缴协议企业20家,基本实现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工作的时间与进度相同步。三是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步伐。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作用,主动上门宣传政策、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加强户籍信息比对、认真搞好资金测算,纳入试点的西塞山、大冶、阳新三个县(市)区16.8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基础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大冶市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超过90%,位居全省试点县(市)第一。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六统一”的标准,在试点县(市)区的46个乡镇(街道)统一建立经办服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87名、公益性岗位62人。四是全面落实新医改各项工作任务。医保、工伤、生育三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取得实质进展,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待遇水平明显提高。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从12万元、8万元提高到15万元和9万元,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由54%提高到70%左右,顺利实现了城区3万余名新农合参保人员向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转轨。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门诊统筹试点等工作,医保监管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统筹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黄石转型发展人才优势。一年来,我们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公务员队伍为重点,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人才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优势加快转化。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2个,新增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项目7,推荐“双百计划”6人,申报“省突”、“省贴”专家#p#分页标题#e#26人,完成了30名“市突”专家评选任务。加大人才交流引进工作力度,引进博士12人、硕士生102人、本科生1559人;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推进职称专项评审和特殊评审,新增专业技术人才7852人,较好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全市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新增技能鉴定发证9348人,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技能型用工短缺的问题。鼓励支持高职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开展“首席技师”、“行业状元”和“技术能手”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4500人,逐步形成了与我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格局。三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事业单位参公登记工作力度,市新增参公事业单位8家,办理公务员调(任)登记370人(次),考试录用30人,公开遴选35人。探索建立公务员“确责、履责、问责”责任体系,积极推进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建设,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开展了全市公务员执法大检查、“创先争优”和“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机关行政效能显著提高。

(四)稳慎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管理和实施绩效工资为重点,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稳慎有序推进。一是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通过降低报名门槛、提前招聘时间、下放招聘权限、实施网上报名、改革笔试方法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的方式方法,先后分三个批次组织全市9个系统的26家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岗位205个,吸引报名人数536人,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1人,完成军转干部安置计划13人,事业单位人员结构进一步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二是深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认真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市已批复岗位设置方案的事业单位1109家、核准岗位43449个、组织岗位人员聘用17445人,全市事业单位设置方案批复率、岗位核准率达分别达到了97.295.9%,市直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率达95.2%。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结合黄石实际和行业特点,拟订了全市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人员评审标准,搞好事业单位专技岗位动态管理工作,组织推荐申报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人选62人。三是稳慎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加强与财政、发改、卫生部门的协调沟通,市直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其他事业单位每月人平增加300元过渡性津补贴全部落实到位。结合绩效工资实施,同步开展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全市共理顺人员编制关系1340人、分流936人,基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深入推进。四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顺利完成省下达的13名军转干部和随调家属安置任务,进一步加强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五)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全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发挥劳动关系三方作用,开展企业集体合同制度检查专项行动,全市新签订集体合同168家,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达80%以上。深入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确定了五类重点开展协商要约的企业500家,分类对计件单价、劳动定额等涉及劳动报酬的事项进行了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企业达到200家,涉及职工10万余人,逐步建立了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相应增长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p#分页标题#e#二是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酒店、餐饮、娱乐行业为重点,开展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落实专项检查,检查各类经济组织1066家。根据全省的统一安排,我市将最低工资标准由750/月上调至900/月。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力度,全年为954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000余万元。积极与编办部门沟通,新增劳动保障监察编制6个,对全市新招聘的139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统一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政策培训,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有效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组织开展全市调解员、仲裁员专业培训,提高仲裁员职业化水平,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82件,当期结案率达到95%。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畅通了信访渠道,办理各类信访件1580件,接访信访人员90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市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并存;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繁重,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老工伤人员纳入筹统工作任务艰巨,资金缺口困难较大;四是人事制度改革任务繁重,实施绩效工资效果还不理想;五是人才队伍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还不适应,人力资源支撑发展的优势发挥还不明显,等等。

四、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围绕全市实施“三大战略”、打造“五大名城市”的发展战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坚定不移抓好抓好创业促就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以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和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坚持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突出重点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对口培训,积极服务企业用工。用足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加强公益岗位的开发和规范管理,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

第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加强社会保险规划编制、基金预算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在巩固我市新农保三批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我市其他城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p#分页标题#e#85%以上。依法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扩面征缴工作任务。

第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两高人才”建设,跟踪做好全省 “双百计划”、“博士后创新岗位计划”高层次人才人选和“省突”、“省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基地管理服务工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开展首席技师、技能大师评选竞赛活动,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800人。

第四,着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公务员管理机制,完善考试录用、公开遴选、竞争上岗制度,努力形成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公务员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指导市直行政机关探索实施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形成“确责、履责、问责”的公务员责任体系。积极推进“两集中一代办”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结合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改革,开展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完善公务员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搞好公务员登记管理工作。

第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市(县)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冻结编制、以钱养事、岗位设置、合同管理、全员参保、转换机制”的用人新机制。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组织好2012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积极配合国家拟实施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慎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善军转安置政策,圆满完成2012年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第六,积极构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控和监督,坚持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组织开展整治非法用工的专项执法行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进一步充实基层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监察机构人员力量,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